查看原文
其他

李鸿章访问纽约记|晚清观察

郑曦原 编 勿食我黍 2021-12-24
1896年8月29日,美国总统克利夫兰在惠特尼寓所接见李鸿章,图中李鸿章转交中国皇帝给美国总统的信件


  题记:大清帝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美获得国宾礼遇,卢杰将军亲自登上“圣路易斯”号邮轮迎接,纽约港欢迎的市民涌动如潮,港湾内百舰齐鸣向清国政治家致敬,据说美国总统将亲自出面接待,而李由美国骑警队护送,已由炮台公园移往华尔道夫饭店。 


1896年8月29日 



  清国铁腕人物、美利坚合众国的贵宾李鸿章昨日下午2时乘“圣路易斯”号邮轮抵达纽约,他的头衔除大清国直隶总督外,还有“清国总理大臣”、“外务大臣”、“北洋大臣”、钦封一品正堂等。他既是著名的军事将领,又是政治家、金融家和外交家。这次他是作为大清国特命全权公使结束访俄使命后正式访问美国的。他在码头受到了美国政府代表的贵宾式接待,这不仅表明了他个人所具有的崇高尊严,同时也表明了大清帝国的伟大。 
  盛夏时节,李率领的清国外交使团从美洲航运公司码头出发,由骑警队开道护卫,从西街尽头穿过炮台公园到百老汇大街,再从第四街进入华盛顿广场,然后沿第五大道到达他访问期间下榻的华尔道夫饭店。整个护卫过程由卢杰将军指挥。 
  昨晚,李在吃了燕窝、鱼翅、烤鸡、炒饭并饮了少量的酒后,早早就歇息了。今天上午10点半至12点钟,美国总统克利夫兰①将在西57街2号前国务卿惠特尼的寓所接见他,届时出席的还有美国驻法公使伊思特斯、联邦政府财政部长约翰·G.卡莱尔、卢杰将军及其他要人。 
  正式的欢迎晚宴将于今晚在华尔道夫饭店举行,由美国前国务卿约翰·W.佛斯特做东,一些曾出使过大清国的外交官和领事官员们将出席晚宴。 


纽约港皇家式的接待 


  李鸿章乘坐的“圣路易斯”号邮轮于昨晨9时左右出现在火岛以东15英里的急难救生站。邮轮靠岸时呼呼地放出了不少蒸汽。它抵达纽约港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如潮水一般涌到邮轮停靠的河边。不一会儿,炮台公园就挤满了好奇的人们,他们都想一睹清国总理大臣的风采,因为此人统治的人口比全欧洲君主们所辖子民的总和还多。 
  河岸码头十分拥挤,以致从西街到维思街都挤满了人,而且大家都喜气洋洋,像过节一样。在人群嘈杂的闲聊中,还听到有人提出放假的建议。人们互相打听着李的富有和权势,对这个人物充满着无限的好奇。 
  所有分布在纽约港不同码头的汽船、拖船、汽艇、游艇好像都已准备就绪,把那些急切的人们带到港口,以便他们在“圣路易斯”号邮轮进港前能先睹为快。许多小船刚过9时就向沙沟方向驶去,还有些小船走得更早。不一会儿,港湾里就停泊了很多悠闲的船只,而平日营运的渡轮几乎停摆。欢迎的号角刚一响起,就很快被人群的喧嚣声所淹没。 
  在得知“圣路易斯”号邮轮已于10时30分驶过火岛时,一艘载有记者的警察巡逻艇于11时出发前去迎接。当这艘巡逻艇离开泊位之前,它就被众多拖船和汽艇追踪,非正式的欢迎仪式实际上早已形成。小船排着队穿过从挪诺思军港出发的两队美国军舰,径直驶向沙沟。 


汽船齐声鸣号致敬 

  大约11时30分时,“圣路易斯”号邮轮缓慢驶过格登隧道。它一出现,港湾内不同音调和高分贝的汽笛同时鸣号,欢迎“圣路易斯”号。这种欢迎仪式李总督未必听到,但它至少可以向下城码头上的人们昭示,李总督已接近码头,并将很快登上美洲大陆。 
  不一会儿,“圣路易斯”号的黑色轮廓在沙沟对面出现了,几分钟内就开进浮标指示的水线并进入船道。又是一阵汽笛鸣响,表明它正调转方向。 
  这时大约有50艘汽船、游艇和拖船直向她驶去,几乎挡住了人们的视线。满载着远足者的“共和”号汽轮驶至离“圣路易斯”号百余码的地方等它经过。一艘敞篷船离“圣路易斯”号非常近,并随着邮轮掉头,尾随着邮轮行进。其他一些船也纷纷效仿。拖船不甘落后,也想尽力跟上,私人游艇的速度可能开创了它们的行驶纪录。当“圣路易斯”号快到奈洛斯海峡时,跑得最快的船已跟它并排而行了。在它之后,一艘艘小船依先后顺序排成了行列。15分钟内,一下子挤来了大约一百余艘大小各异的船。 

引人入胜的海上表演 

  “圣路易斯”号缓慢而优雅地驶近港口,护送它的各式船只聚集在周围,形成了一道壮观的水上表演阵势。但这种场面很快便消失了,“圣路易斯”号逐渐加速,轻快地从那些小船群中溜滑出来,把那些划得慢一些的小船一个一个地抛在老后。当它来到著名的纽约上湾时,几乎没有任何小船还跟得上了。“圣路易斯”号在它第二根桅杆上悬挂着大清国国旗,旗上图案是在黄色的衬托下一轮红日升起,深绿色和大红色交织而成的龙在昂首飞舞。 
  当“圣路易斯”号穿过华德乌斯港和汉密尔顿港时,岸上的每个人都盼望着能亲眼目睹欢迎庆典的盛况。然而,华德乌斯港的欢迎礼炮不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好,国民警卫队鸣放的礼炮显得不够有力,炮声也略显嘶哑。 
  上湾布满了准备加入欢迎庆典的军舰。数十艘不同类型的战舰装饰一新,静静地等待着“圣路易斯”号的到来。舰队威武停泊的壮观场面,令人印象深刻。这个世界上最雄伟、最美丽的港口料将会给李总督一个好好观察的机会。 

难忘的景观 

  坐在船舷边的东方王子如果目睹到这气势恢弘的水上盛会,他一定终生难忘这个伟大的景观。这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水面上稍稍有些雾气,蔚蓝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云彩,阳光明媚、柔和,气温适宜。突听得东北方向传来一声炮响,海湾霎时激起阵阵涟漪,无数的旗帜、彩带在海上挥舞,成百上千只船在清澈湛蓝的海面上漂动。 
  从“圣路易斯”号船首往前望去,它正置身于由两队白色舰只群组成的小巷里。再放眼远眺,周围是斯坦特岛、长岛的绿色山丘和新泽西海岸,它们在海水的衬托下,展现出一片迷人的美景,真正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一篇杰作。 
  在远处的海面上,如诗如梦般地浮升起一座大都市的轮廓,白色的高塔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似虚似幻的光芒,景色真是绝妙之极,简直就是一幅美轮美奂的画,无论何时何地在世界上都难以找出比这更美的景致了,也没有哪个海港会有像这样船舰排列的壮观场面。无疑地,不论是战争时期或和平时期,世界上都没有哪个大都会的海湾会比这更迷人、更壮丽。可惜,李鸿章未能看到这光辉灿烂的水上美景,他失去了专为他营造的这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威力无比的美国战舰 

  “圣路易斯”号并未从欢迎船队的队列中穿过,而是在船队前方停住,把卢杰将军和他的部下接上船,再驶往排列着军舰的港湾右方。美国海军的白色舰队军容严整地排列着,每两艘军舰之间都相隔一个半舰身,而且在李鸿章停留纽约期间,它们将一直这样排列着。战舰的排列顺序依次如下: 
  左队分别是“迈阿密”号、“纽瓦克”号、“罗利”号、“辛辛那提”号、“联盟”号;右队是“得克萨斯”号、“马萨诸塞”号、“纽约”号、“印第安拉”号和“哥伦比亚”号。这些战舰是美国海军最强阵容的组合。舰队司令邦斯将军的舰令旗在“纽约”号军舰上迎风飘扬。 

  当“圣路易斯”号从舰队前面驶过时,纽约号鸣响了欢迎李鸿章访问的19响礼炮,各舰只所有水兵立即在各舰甲板列队,向“圣路易斯”号敬注目礼。从威廉堡也发出17声炮响。 
  当“圣路易斯”号进港时,各种汽船、舢板和游艇追上了她,很快就将它围了个水泄不通。这些五彩缤纷的船只中有些装点得非常漂亮,其中最美的一艘恐怕要算“海盗”号,J.P.摩根先生的私人汽艇也泊在港内,艇上的彩带从船首高挂到主桅杆上,再从主桅垂到船尾,色彩斑斓绚丽,形成了海港一道亮丽的风景。船队里还有丹尼尔先生的“拉蒙特”号、洛威尔先生的“朝圣者”号、“J.D.琼斯”号和“摩霍克”号。 

爆竹、鞭炮声响彻云霄 

  “摩霍克”号为隆重的迎接仪式锦上添花,它特许迎接李总督的清国人登船。客人上得太多,船舷下沉,几乎接近水面。船上飘扬的全是清国旗帜,上层甲板上也全是讲清国话的人。当它驶近“圣路易斯”号时,船上的清国人展示了他们传统的迎接仪式。先是一小排鞭炮点燃,然后是巨大的爆竹爆炸声。随之由12名鼓手组成的鼓队开始猛烈击鼓,数百人应着号子齐声呐喊。同时,具有独特魅力的清国音乐奏响了,有人唱起了清国歌曲。所有这些不和谐的声音同时出现,而清国人好像对此十分陶然。 
      但李总督居然能保持平静,他或许根本就没能听到。“摩霍克”号带着那些失望的“天兵天将”们重新驶回码头,云集在那里的清国侨民们还正焦急地等待着他们同胞的到来。 

卫生检疫官登船检查 

  由于各式各样的船挤在“圣路易斯”号高高的船舷边,从中很难分出哪艘是官船。然而,载着纽约港港口检疫官多特博士的船就在其中。他拥有美国联邦政府授予的法定检查权。他第一个登上“圣路易斯”号,但并未打扰迎接计划的进行。 
  检疫官们一登船即宣布“圣路易斯”号所有乘客都必须接受检查。例行检查后,检疫官立即跑到甲板上。怀揣着美国总统欢迎词的美国东部陆军司令卢杰将军一行从“海豚”号登上“圣路易斯”号的航行平台,也来到主甲板上。卢杰将军身着陆军少将制服,金黄色的绶带从左肩跨到胸前,仪表不俗。陪同卢杰将军登舰的是他的两位助手乔治·大卫陆军少校和希尔斯舰长、大清国驻美公使杨儒(Yang Yu)①和秘书、美国助理国务卿诺克赫尔。卢杰将军一行立即被带到中部甲板的贵宾舱。移民局局长卡布雷斯等,包括一些报纸记者也登上了“圣路易斯”号。除此之外无人得到上船许可。 
  “圣路易斯”号的乘客们聚集在甲板上,从他们衣着料子的昂贵质地就看出他们是些上流人士,其复杂的服饰与纽约人所熟悉的唐人街里的华人截然不同。这种区别使人容易产生好奇心,据说在清国不同花纹的衣服代表不同的官阶,这是个值得弄清的问题。 
  尊贵的清国客人们赞叹美国海军的精彩表演,也谈论到他们所见到的民众兴高采烈的喧闹场面。汽笛与礼炮竞相鸣放,仿佛除此之外其他什么东西都变得不复存在了。清国贵宾们与“圣路易斯”号上其他一些乘客混杂在一起,放眼望去,很像是一个手工艺品的万国博览会。“圣路易斯”号是一座流动的城市,当它接受防疫检查时,这座城市好像睡着了一般沉静。 

卢杰将军代表总统欢迎李鸿章 

  卢杰将军在“圣路易斯”号邮轮贵宾舱对李总督的正式欢迎仪式非常简单,这恰与公众给这位贵宾喧闹的迎接形成鲜明对比,也许这更适合他清国人的气质。 
  李总督并未看到港口里热闹欢腾的场面,因为当“圣路易斯”号进港时他仍待在船舱里,以致当欢迎队伍已到达贵宾舱时,他还在那里。前来迎接的美国政府代表不得不等了几分钟。有人把美国人准备求见的话传给了总督阁下。两位总督随员走进了贵宾舱,其中一人对卢杰将军宣布,总督阁下随后就到。卢杰将军上前一步准备迎接,而其他陪同人员则向后退至两侧。 
  李鸿章在一位随从的搀扶下来到欢迎地点。他那六英尺高的身材由于上背有些佝偻而明显变矮。的确,他毕竟是一位74岁的老人了。他与照片上人们熟知的李鸿章十分相像。 
  当他走近卢杰将军时,摆脱了随从的搀扶,把手伸得老远与将军握手,与美国的做派很相像。然后,他瞟了卢杰旁边的各位一眼。这时,大清国驻美公使忙低头鞠躬。 

我带您访问这个自由的国家 

  总督的随侍人员簇拥在他周围。卢杰将军盯着这位老人的面容说:“我受美国总统的派遣,来此迎接阁下到来,并带您访问这个自由的国家。欢迎你的来访。” 
  担任译员的罗丰禄重复着欢迎的话语,李鸿章鞠了鞠躬表示感谢。卢杰将军将在场的美方人员一一介绍给李总督,助理国务卿诺克赫尔、威尔逊将军、亚历山大·库克将军等等。有人建议总督到甲板上走走,并看看港口的景色,但总督表示愿坐坐,于是他便被引到一个有软垫的高背椅旁。 
 卢杰将军坐他的左边,他的一个儿子李经方子爵坐在右边,秘书则站在大家前面做翻译。周围还有总督的一些随员,如秘书李清守、苏格兰医生艾温博士和改成洋名的清国医生乔治·马克博士。其余人员则留在舱房内参加招待会,如秘书于仕梅、六位随从、两位书记员、一个卫士和十二个仆人 


著名的黄马褂 

  卢杰将军与李总督通过翻译在作寒暄的时间,是仔细研究总督外表服饰的绝好时机。李穿着著名的黄马褂,这种马褂有点像披肩,看不出有什么实际的用途。马褂里面是深蓝色的织锦软绸外套,再里面穿着深红色的袍服,上面凹印着许多暗花的纹饰。他穿了一双白色厚底靴,把人的个子垫高了许多,戴的帽子是现已不再时兴的满清官帽,从上到下往里收束,露出刮得光亮的头皮,只剩下黑色的一小片,帽子后面垂吊着用丝带束编至膝的长辫。帽檐是黑色的,帽冠镶着金边,用灯芯绒制做的软织物从顶戴内向外披散出来。顶戴的正中有一个宝石纽扣,顶戴上还斜插了一根三眼花翎,在他的右手小指上戴了一颗光彩耀眼的钻戒。 
  其他成员由于官阶不同,他们服饰的花色也不同,穿戴各异。有的人顶戴上斜插一眼花翎,有的插花翎,而有的什么也没插。 


面容慈祥的总督 

  李总督的面庞有一种引人注目的慈祥表情,他双眼明亮,闪烁着睿智的光彩,目光里包含了幽默和机智。他戴着一副老式的硬框眼镜,颧骨高而不瘦,黝黑的皮肤看上去显得很健康。看得出来,他过着悠闲和舒适的生活。 
  总督对正在举行的水上表演仿佛视而不见,他甚至没通过舷窗向外看一看,一举一动都是那样怡然自得,使旁边的人习惯于服从,而他本人又不显得傲慢。他是那种从不向他人提出什么要求,但又总能获得满足的人士。他能很轻松地与人交谈,而不使对方感到紧张。 
  宾主之间的谈话在漫不经心地进行,“圣路易斯”号邮轮拉响气笛,慢慢驶进港口。谈话主要以总督发问的方式进行,他提问的方式是如此的随意,使人容易忘记他的身份和声誉,就像是老熟人之间的聊天,而不是这个特殊人物在提问。他的问题在舱房内不时激起一阵温文尔雅的欢笑,交谈的气氛平静、融洽。 

急切地想见美国总统 

  李总督打开了话匣儿,说他很遗憾在此停留时间太短,然后问美国总统是否在纽约。当被告知总统将到纽约来时,他对此显得很焦虑,希望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总统。卢杰通过译员向他解释,说确切的接见时间将在下午告诉他。 
  李突然转变话题说:“法国人试图劝我经马赛和苏伊士运河回国,但我回绝了。我告诉他们,我想访问美国。”卢杰将军则妙语作答,比喻此次访问就像是一个国际大家庭里的大哥哥探望远方的弟弟。这时,欢迎的礼炮从威廉堡开始鸣响。他询问外面在干什么,当得知是在用隆重的礼仪欢迎他时,他很高兴。李不停地吸雪茄,是美国雪茄。他用一种向上弯曲的烟管来吸,当一支吸完时,仆人又点燃另一支递给他。 
  李总督在清国时就认识威尔逊将军,是在清、美之间举行公务会谈时认识的。他说他想见威尔逊时,有人去叫,威尔逊便出来与李总督通过译员交谈了几分钟。 

与迎接者简单聊天 

  总督转向卢杰将军说,他看见船上来了许多将军。他便被告知,这些人中有很多都已退役了。于是,他问卢杰将军是否为现役将军,将军回答说是,并回答了总督提出的许多问题,诸如他的办公室和管辖范围等。 
  总督突然问威尔逊将军:“你在美国很富有吗?” 
  担任清国公使馆秘书并协助安排接待的杜威先生向美方解释道:“这在清国是个很礼貌的问题。” 
  威尔逊将军显得有些困惑不解。这时,有人帮他回答道:“他很富有。”总督又很快转向卢杰将军:“你呢?”将军的脸刷地一下红了,并回答说他不富有。 
  “为什么呢?”总督又发问,“退役将军反而比现役的将军富有?” 
  这个问题算逃过去了。总督接着又提出了下一个问题。他问卢杰将军:“你多大岁数了?”“这在清国仍被视为礼貌问题,表明对此人真产生了兴趣。”在清国待了七年并能说一口流利汉语的诺克赫尔先生解释道。 
      卢杰将军回答说:“我已六十多岁了。”并解释道,美国军人有一定的服役年限。 
  总督也问了威尔逊将军和其他将军的年龄,并说他们都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有人说这缘于他们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当卢杰将军说李总督看起来也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时,总督很高兴地笑了。 
  威尔逊将军随后对翻译说:“请告诉他,我们的报纸全文刊登了他与法国总统共同接受采访的情况,我们都很欣赏他的幽默。”总督听见后,很平静地说:“这不算什么,可惜这里没有记者。” 
  李鸿章认人有一招,他与威尔逊将军已多年未曾谋面,可他一下子就能认出他来。总督说:“上次我见你时,你的胡须还是黑的,现在已灰白了,你怎么样了?” 
  将军说:“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了。” 
  “嗯,是呀。”总督说。 
  总督又问起约翰·W.福斯特,旁人说他没上船,又问起约翰·R.扬(杨约翰),当得知将在费城见着他时,总督显得很高兴。 

与诺克赫尔的交谈 

  诺克赫尔用汉语与总督交谈起来,总督好像全然被吸引住了。威尔逊将军坐在他们旁边的沙发上,他与翻译也聊起来,总督有些不快,忙轻拍了一下将军的膝盖,示意不要打扰他与诺克赫尔的交谈。 
  正当总督聊得越来越起劲时,“圣路易斯”号已靠拢了码头。客人们将从弗尔顿街上岸。李问从这里到华尔道夫饭店有多远,旁人回答大约三英里。他们不知道这个回答是否令他高兴。 
  终于到岸了,四名总督的仆人进来抬轿子。这是一顶用深红色毛绒毯铺成的软轿,轿厢两边是很结实厚重的竹竿。但他这时没坐软轿,而是由卢杰将军陪着走下轮船,其他人只好跟在后面。他走进铺满深红色地毯的升降甲板,降下后,又经过一个特别通道,才迈进轿子。 
  “圣路易斯”号的乘客们都纷纷拥挤着想看他离船的情景,护卫警察连忙冲上来,用人墙打开一条通道。 

成千上万的人欢迎李鸿章踏上美国土地 

  昨天下午1点半,成千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缓缓驶来的“圣路易斯”号邮轮,它的船头悬挂着英国国旗,而客舱主桅杆上悬挂着大清国的龙旗,船尾上部的后桅栏上则挂着美国星条旗。 
  曼哈顿西街挤满了人,有许多人清晨就开始赶来。到中午时分,黑压压的人群已挤满美国航运公司码头附近的两个街区,并排在通往炮台公园的道路两边。码头内所有货柜、米袋和一切能越过人群占有望优势的突出物上,都挤满了汗流浃背等候多时的人们。人要穿过街区是很不容易的,街上汽车的行驶也极为困难。 
  在陆军宪兵司令柯奈特的指挥下,军警一大早就将码头戒严了,但他们一点儿都未影响轮船公司的正常营业,顾客仍来往不断。只是在旅客候舱室的第二层布置了警戒线,而且,另开辟了一条通往私人电梯的专用通道,电梯内铺上了红地毯,这颜色与象征总督官阶的色调一致。整个围栏的周围也吊挂着红色的饰物,周围摆放着盆栽的棕榈树。 
  另有纽约第一海军预备营的100名士兵威武雄壮地肃立在围栏内,与他们站在一起的是60名穿着华贵的清国商人。这些商人在码头上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几乎所有人都穿着蓝色的袍子,一些呈淡蓝色,一些呈海军蓝色、而一些呈紫罗兰色。没有人违背清国礼节习俗,他们腿上穿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紫罗兰灯笼裤,并在脚踝处扎紧。 
  在欢迎总督的清国人中还站着大清国驻纽约领事馆的随员们。商人的帽子是黑色无边的平草帽,而领事官们所戴的帽子不同,由此可辨别出他们的身份,而且不同颜色的帽子代表不同的官阶。 
  大清国驻纽约总领事余思诒和大清国驻纽约领事施肇曾①在码头港务局局长的客厅内等候着邮轮到来。 

在精锐骑兵的护卫下 

  当美国第六骑兵旅的200名骑兵从汉密尔顿堡的临时营地赶到西街时,人群已越集越多。 
      “圣路易斯”号邮轮在火岛出现时,消息通过电报发给了汉密尔顿堡,骑兵立即从该城出发,他们与纽约骑警在布鲁克林大桥碰头,并会合在炮台公园等候客轮到来。
      骑兵队列队在此停留了一些时间,他们对人们的好奇感到激动,警察不得不将人群疏散开并留出空间。当一接到行动的命令,骑兵分队就从炮台地区奔赴西街,并靠近美国航运公司码头。
  这些骑兵是从部队里挑选出的佼佼者,个个都精神抖擞,标准的军人身材,佩有穗带的蓝色制服,帽上的黄色羽毛随风飘荡,尤其是那些精良的马匹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骑兵面对哈德逊河从码头沿西街排成一字形,他们前面的空地由纽约骑警护卫。
  此时涌来围观的人群已达万人,每一个能看到码头的大楼窗口内都挤满了观众,每一座高楼楼顶上也站满了人,特别是能俯瞰哈德逊河的百老汇大厦楼顶上更是人声鼎沸。所有靠近美国航运公司码头的地方都已人满为患。
  李总督终于开始登岸,人群隔离在围栏里的情景尤其引人注目。海军司令坎特命令他的人从跳板起沿围栏一边排开,站成一队;余总领事率领的华侨和清国领事官员站在另一边。警长安德鲁和格兰特上校肃立在跳板尽头守卫。

清国总领事亲临迎接

  余总领事第一个登船。船刚一靠岸,他就跨上跳板,一手拿着一封印有中文的红色信封,另一只手拿了好些邮件,其中有一封来自匹兹堡,封钤有公务铁印。格兰特上校紧跟着余总领事走上跳板,其他再无人上船。原计划让海军司令也上船向总督致敬,但总督已准备上岸,毋需更多仪式。清国总领事和格兰特上校迎到总督后,卢杰将军和副官柯林少尉忙走到总督前面融入欢呼的人群中。此时,嘹亮的海军军号吹响,检阅开始,清国商人和领事官员向李总督鞠躬致意。

水兵抬轿,总督坐轿

  总督端坐在铺着豪华红色绒毯的软轿上,由四名水手从“圣路易斯”号抬下来。他穿着饰有孔雀羽毛的黄马褂,冠帽上镶有朱红的宝石,头顶还打着一把黑丝伞。当他一到码头阴蔽处时,余总领事就接过遮阳伞。他透过金边眼镜注视着欢呼雀跃的人群,脸上显现出慈祥好奇的神情。
  紧随在总督之后的是他的侄子和嗣子李经方、卢杰将军的部下和一大群华人。软轿被放到电梯里,总督则被引到码头的底层。他很敏捷地进入了一辆敞篷马车,那两匹拉车的栗色马真是非常漂亮、精神。卢杰将军陪总督坐在马车后座,助理国务卿诺克赫尔与总督的秘书坐在前排。一个小报童靠近马车向助理国务卿先生兜售纽约的午报,助理国务卿将买来的报纸拿给总督看。总督看不懂英文,但当他看到自己的照片刊登在报上时高兴地笑了。
  总督的其他随从由美方人员陪伴坐在后面的马车里,总督的儿子在第二辆马车,清国总领事在第三辆,而华尔道夫饭店的公共马车则载着总督的仆人们。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骑警沿西街开路,随后是总督的四轮马车,其他马车跟在后面,最后是美国第六骑兵旅的小伙子们。整个队伍从西街经炮台公园进入百老汇大街。沿街人如潮涌,真成了曼哈顿街头一道难见的奇景。人们尽力向总督的马车靠拢,道路两旁的警察很难将他们推回原位。
  在几个上尉军官的帮助下,警督柯莱特做出的警卫部署非常出色。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他比原计划多抽调了30名警力,因此承担这次警卫任务的警察总数达到了300人。

大约50万人观看并欢迎清国总督

  游行队伍迈着轻快的步伐转入百老汇大街。沿途热情的观众挤满了街道两边的各个角落。开往上城的电车不得不停止营运,开往下城的电车也都聚集到了休斯顿街电车总站,这使得百老汇大街空旷无比。
  走在队伍前后的人群不断爆发出阵阵欢呼,军乐队奏响了进行曲,队伍很快行进到纽约证券交易所,经纪人们聚集在那里热情欢呼,他们为李总督欢呼,为乐队欢呼,为骑兵欢呼。交易所屋顶上悬挂着只有欢迎国宾时才悬挂的四面旗帜。在美国快递公司大楼上也升起了三面旗帜,而互利保险公司大楼挤满了人,他们也为李总督热烈喝彩。
  在邮政大楼前,有几辆电车被一些卡车堵住了,出现暂时的混乱。拥挤的人们在街道中间来来往往,影响了警察的疏散工作。警方好不容易才疏通了游行道路。李总督对邮电局很感兴趣,他指着大楼不停地向卢杰将军询问着什么。

经过华盛顿拱门

  当队伍行进到第四街时折向左转,穿过华盛顿广场,来到华盛顿拱门下。听着卢杰将军的介绍,李转过头来,仔细地打量这道拱门。在门下经过时,他对此门的建筑特色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在第五大道十九街,有一个小男孩向李的马车扔了一个煎柠檬,幸好李很敏捷地躲过了这“飞弹”的袭击,未造成任何伤害。
  巨大的人流汇聚在第五大道三十三街等候,骑警为车队开道,并成排地列在街道两边,一直护卫总督一行抵达饭店。警察还将饭店围了起来,骑警队又在他们外面站了一圈。
  在第五大道上行进时,有六位妇女从二楼窗户前伸出大清国的龙旗向游行队伍挥动着。这立即引起了总督的注意,他微笑着向她们点头示意,表示接受她们的礼遇。
      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是你能从观看游行的观众中分辨出他们的身份来。在西区,从事海上事务的人居多,而在百老汇大街上主要是银行经纪人和商人,在中城以城里的纨绔子弟和酒店客人居多。形成对比的是,越到上城,观众的热情越低。据统计,大约有50万人观看了此次游行。


美国前国务卿和华商在华尔道夫饭店迎接

  李鸿章从炮台公园到达华尔道夫饭店的情景与先前一样的隆重热烈。“圣路易斯”号邮轮抵达纽约以及李将从百老汇经过的消息很快传到那些想一睹清国政治家风采的人们那里。游行开始时,由骑兵开道,进入三十三街时遇到了许多民众。警察及时采取措施,通道才被疏通。
  骑警队进入三十三街后,立即沿街道南侧排成一列担任警戒,跟随在马车队伍后面的美国第六骑兵旅的骑兵则直接进入第五大道靠饭店的一侧列队,他们身着佩有黄穗带的蓝制服,骑在装饰过的战马上。
  在第五大道靠饭店的一侧有两面巨大的黄色清国旗帜在风中飘扬,其中一面呈三角形,旗上分别缀有一条绿色的龙和一条青色的龙。警察随处可见,他们表现得很称职。当载着总督、卢杰将军和助理国务卿诺克赫尔的马车从第五大道驶入三十三街时,从人群中爆发出了经久不息的欢呼声。

受到大清国驻美领事和纽约侨界的欢迎

  大清国驻美领事已为总督在饭店举行招待会做出安排。来自六个公司的华商代表排成两路在专供总督一行使用的电梯口等候,他们像军队一样整齐地站着,面无表情地等待着尊贵的客人。
  当第一辆马车到达饭店门口时,美国前国务卿约翰·W.佛斯特迎上前去,两人像老朋友一样亲切握手,并肩进入饭店。从前厅大堂到走廊,各处都挤满了饭店的客人。夫人们也跟着鼓掌欢迎清国总督。但所有这一切好像都未能感染总督,他环视左右衣着时髦的上流妇女,面容表情严肃。尤其当他穿过华商们夹道欢迎的队伍时,对他的同胞也没给什么好脸色。电梯缓缓而上,他被引进客房,格兰特上校已在那里迎候。


厨子多多、行李多多

  紧随总督进来的是随侍人员,包括秘书和译员,然后是厨师。代表团带来了十几个厨师,厨师长是一位个头很高、年纪不详、表情木讷的男人,身穿晦暗的黑长袍,他的作派像是总督的下属官员。可能是因主子身居要职之故,他也不随便与饭店的人讲话,而且好像也看不出他有交流的愿望。他只是简单地环顾四周,显示出对周围环境很满意的样子,然后上楼,等候着主子的吩咐。
  待代表团所有成员都进入客房后,施领事和组成迎宾团的六位华商公司代表才去拜望总督。他们在那里足足待了半小时,所有的人都穿着有马蹄袖的宽松长袍。
  总督一行的行李、厨师的厨具和总督的专用座椅也很快到了。由于挤在三十三街上看热闹的人太多,行李车过不来,行李只好从第五大道的旁门抬进饭店。尽管守卫的军警已经撤离,无甚稀奇事可看,但在饭店周围的街边还是滞留了一大群人不愿离去。接见完当地侨界代表后,总督回房歇息。其他人也一样,只有厨师例外,他们正安装厨具并立即着手为总督准备晚餐。

总督就寝很早

  昨晚当李总督准备进晚餐时,清国大厨走进华尔道夫饭店的厨房,他带了两名助手和许多厨具,还有很多从天津带来的奇特食物。厨师们准备着晚餐,并把做好的饭菜送进李的卧房。晚餐有燕窝汤、烤(又鸟)、鱼翅和米饭,还有一杯淡葡萄酒。李的私人医生总建议他要少吃正餐。他在美国第一个晚上做的事使人感到怪异,这也使他的名声大增。
  李总督大约7点钟开始用餐,8点钟刚过他就睡了。据说他总是早上6点钟便起床,昨晚也无人拜访,就是休息、吃饭、睡觉。
  总督秘书林桐福昨晚向记者透露了有关总督的许多情况。他说,总督对美方的接待表示非常满意,他感觉到在美国受到了“热烈欢迎”,他为美利坚合众国的美丽、强盛和伟大深感欣慰。
  曾为总督当过四年医生的乔治·马克博士非常和蔼、有礼貌,他从天津医学堂毕业,英语异常流利、准确。博士不相信巫术能治病,他学识渊博、医术超群。

克利夫兰总统乘“蓝宝石”号游艇来纽约会见

  布查得港,8月28日。从詹姆斯·斯第尔曼公司包租的“蓝宝石”号游艇昨天中午12时45分载着克利夫兰总统驶往纽约。他将在艇上为清国总督李鸿章举行招待会,陪伴总统的是dafa官哈蒙和总统私人秘书弗尔伯。
  总统一行在游艇上吃的午饭,他的整个旅程大约需要13小时。总统打算星期日返回格里加堡。

美国总统将在惠特尼的寓所接见李总督

  坐落在第五大道五十七街一角的前国务卿威廉·C.惠特尼的漂亮住宅昨天准备就绪,美国总统克利夫兰将在这里为清国总督李鸿章举行一个盛大的午宴,惠特尼先生也因此将住宅借给政府使用。
  午宴会将在金碧辉煌的宴会厅举行。届时,总督与总统将并肩站在壁炉架旁。镀金的美国鹰饰国徽悬挂于壁炉之上,衬托着两面清国国旗。在此之上是星条旗。整个宴会厅周围和入口处都摆放了棕榈树盆栽。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装饰,因为这座房子内部本身的装饰已非常别致,任何临时多余的布置都将会破坏整个环境的和谐。
  装饰宴会厅的棕榈树非常漂亮,它们大多是从清国引进的。在厅外的月形阳台上,还有两棵精致的清国棕榈树标本,在它们两旁是据称有千年寿命的澳大利亚紫萁树。
      请柬是美国国务院专为接待国宾而特制的。午宴具有最正式的官方性质,而不能等同于普通的公务应酬。它与在华盛顿接待各国外交使节的规格完全一样。


总督此行没带棺材

  当《纽约时报》记者昨晚针对李总督总带着棺材旅行的传闻发问时,李总督的发言人哈哈大笑。他说:“这是一个编造的故事。”其实总督根本没从清国带棺材来,他在俄国、德国和法国出访时也未带棺材。这位助手说:“你可否认有关棺材的整个故事,有关他所带行李的事倒可以说说。他带的行李不超过两打箱子。”
  “总督的身体怎样?”
  “很好,他已经74岁了,当然必须注意他在一个陌生国家的饮食。他的医生只允许他在一天之内吃一顿西餐。我们总是坚持让他吃清国饭,吃少量清式风味的饭。我们之所以这样做,只因他年事已高,必须格外小心才是。”
  当他被问及:“你称的适量饮食对一位清国的政治家意味着什么呢?”
  这位发言人说:“是指鱼翅、燕窝、烤(又鸟)和米饭,这也是今晚总督所吃的。他每顿饭几乎都这么吃,他的生活极为简单。”
  “他喝什么呢?”
  “他只在饭后饮一点葡萄酒,是产于法国的红葡萄酒。”

他的姓氏和官衔

  马克博士讲了一些有关李总督之称谓和官衔的有趣故事。他说,总督的真实姓名叫李鸿章,但因他的官衔而通常在报纸上被称为“李中堂”,意思是李总督(“中堂”意指宰相)。他补充说,清国人称他为“老先生”,意思是“尊敬的导师”之意。
  博士的英文名叫乔治·马克,他的中文姓名叫梅盛清(译音,Mai Shen Chin),“梅”用清国其他地方方言来读可能是“马或莫”。在一些场合,他宁愿被叫做乔治·马克。
  马克博士还谈到了在纽约的清国人。今天清国商人在迎候总督时,他告诉他们,如果需要的话,清国公使或领事会在礼仪方面给予他们指导或帮助。如果总督不与他们握手,这并不表明他无礼或故意轻视他们,这是因为清国官式礼仪不允许这样做。他们在总督面前下跪时,就很好地表达了他们的敬意。

总督的日程安排

  马克博士还透露,李总督的日程已经敲定,从现在起到返回清国的安排都全部做好了。五天后他将赴华盛顿,中途在费城稍事停留。访问华盛顿后,他将去尼亚加拉大瀑布,然后访问加拿大的温哥华,再乘船赴日本的横滨。返回清国的官船将停泊在那里等他。他打算不迟于12月回到天津。
  负责华尔道夫饭店活动安排的米尔斯上尉昨晚说,李总督今天的娱乐活动要等到克利夫兰总统来后才能敲定。总统可能上午来纽约。
  在惠特尼寓所举行的午宴将于今天上午10点30分至12点钟举行。萨米勒上校将率领他的骑兵卫队于10点30分准时到达华尔道夫饭店迎候。他将负责护送总督的马车至惠特尼寓所,午宴结束后再返回饭店。
  今晚将在饭店由前驻清外交使节为总督举行晚宴。他们之中有前国务卿约翰·W.佛斯特、助理国务卿诺克赫尔、乔治·F.斯马德和约翰·R.扬。出席者还有卢杰将军、麦尔斯、海军司令马修、约瑟夫·B.安琪尔、伊思特斯公使和财政部长约翰·G.卡莱尔。
  昨晚从德尔蒙尼科处获悉,周二还将为欢迎总督举行晚宴。菜单正在准备,但将是正宗美式大餐,没有鱼翅和燕窝。

纽约侨界准备招待他们尊贵的同胞

  那天穿着清式华丽长袍去美国航运公司码头迎接总督的纽约著名华商有李·B.诺克、李洲甫、罗烈丰、于仲金、冯洪和李柚(以上均为译音)。
  当李·B.诺克被问及总督与商人们聊了些什么时,他说,总督问美国人对他们好不好。他们回答,清国人在这里受到很好的待遇。事实上,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了,他们与美国公民享受同等的法律保护,他们没有任何抱怨。
  李·B.诺克和其他华商对美国政府给予祖国代表盛大、周到的接待表示出极大的喜悦,他们由衷地感谢政府给予清国人的荣誉、友好以及来自美国人民的欢迎。
  华商们将举行一个特别聚会。他们决定周二为总督接风洗尘。因为李总督将于那天下午3点钟访问唐人街,并走访社区。烟花、爆竹将在他途经的地方点放,欢迎的横幅和旗帜也将在各家各户的门窗前挥动。华侨们还将举行盛大的集会游行向他表示敬意。华商们将在“多米尼科”酒店为总督举行盛大的晚宴。准备的菜肴将是美国风味的,但如果他需要,也可请他的随身家厨来为他准备特殊饭菜。商人们说,如今李鸿章无疑已习惯了西式烹调,而且懂得怎样欣赏。李将由他的清国和英国医生一起陪同出席晚宴。
  李·B.诺克还邀约了李氏家族的成员今天上午到华尔道夫饭店去拜访他。大约有75个李氏家族结成宗亲,他们将于今天凌晨在唐人街集合,然后坐马车前往饭店与总督会上一两个小时。
  大清国驻纽约领事馆的一位秘书说,他对美国政府和人民给予李总督的热情接待感到非常高兴和深受鼓舞。总领事及其他馆员将陪同总督到下午6点钟左右,直到总督感到困乏和疲倦。

公园管委会建议李总督植树纪念

  纽约公园管委会委员麦克米兰和爱勒昨天向市长提议,希望为李总督植树做出安排。
  植树仪式定于周日下午进行,选择何种树木由总督自定,植树地点有人提议选在滨河公园的格兰特陵旁。这使人想起1860年威尔斯王子对美国的访问,他在中央公园种植了一棵纪念树。
  史特朗市长昨天还发布公告,允许纽约的公共建筑悬挂大清国国旗。公告一发布,市政厅的门警马丁·尼斯就赶紧跑到市政厅的圆屋顶上。令他失望的是,市政厅找不到大清国国旗。于是,市长派人四处寻找,终于在唐人街找到一面。等拿旗的人一回到市政厅,市长就命令将旗悬挂在屋顶,与美国国旗一起飘扬。
 
预备在格兰特上校家做客,祭访格兰特将军陵


  格兰特上校和霍雷斯将军将于下午3点半驱车赴华尔道夫饭店,并将总督和大清国驻美公使带到位于哈德逊河旁的格兰特将军陵。
  他们将沿滨河路直驶墓地,在对陵墓进行祭扫之后,经河滨公园和中央公园到格兰特上校的寓所,东62街25号,在那里与格兰特将军的遗孀见面。格兰特将军1879年环游世界时,曾与李总督晤面。
  鲍威尔·克莱顿将军、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西尔威斯特·艾尔特、U.S.格兰特将军夫人、F.D.格兰特上校夫人以及格兰特将军的孙子们都将见到李总督,并茶叙小坐。随后,格兰特上校和波特将军将把总督送回饭店。

史无前例的礼遇

  一位《纽约时报》记者昨晚访问了“纽约”号旗舰,并询问为什么李鸿章乘坐的“圣路易斯”号驶进纽约港时原计划有记者受阅并致礼的机会,但事实上却取消了?一位官员答复说:“计划并未改变,只是并无你说的这项安排。”他说:“美国海军旗舰已鸣炮致敬,给予了李总督应有的礼遇,而清方也从未谈及你所说的这种仪式。港内所有船舰鸣炮致敬,这一事实本身已是史无前例的欢迎规格了。”

布鲁克林大桥上的观礼人

  昨天有几百人聚集在纽约布鲁克林大桥上目睹美国军舰向清国总督李鸿章鸣炮致敬的场面。当时,天空晴朗,停泊在海湾内的众多军舰在桥上一览无余。有戴着墨镜的警察从人群中走过,注意维持桥上的秩序。

来自蒙特利尔的邀请

  蒙特利尔,8月28日讯:
  蒙特利尔的华侨社团决定邀请李鸿章访问加拿大,并派首先提出这项倡议的乔治·福斯特先生赶赴纽约,向李当面转达他们的邀请。

李总督海上旅行趣闻

  每天厨师为他准备几顿饭。惟一使他感到乐趣的是向旅客发问。他吸烟,甚至在女士船舱内也吸。
  载着李鸿章的“圣路易斯”号客轮在海上航行,这是令所有同船旅行的乘客们永远难忘且愉快的一次旅行。船上的乘客很多。这天,天气晴好,航行速度快捷但并未超速,所有的一切都显得惬意、宜人。回家的美国旅客也因与外国政要同行而高兴,总督的随员们兴高采烈地享受着旅行的快乐,同时极力想使自己在乘客面前显得和蔼可亲,看来他们的表现还不错。
  李鸿章在轮船二层有一个四间房的豪华客舱,两间舱房面向前方,另两间朝后。他的一些随从住在下层。他在自己的舱房内吃饭,由他带的厨师准备饭菜。这些厨子们在轮船的厨房大舱内自由进出。鱼翅、燕窝是美味佳肴,他从清国带了许多。他的一个儿子与他共同进餐,而其他随从则在轮船的餐厅内分桌用餐。总督到甲板上来得不多,仅有一天晚上出现在餐厅里,那是观看星期三小周末进行的娱乐表演。
  当他出现在人们面前时,立即引起注意,许多人围了过来。他很自然地应酬着。但是,据说有一个高大的西方人非要拍他的背,并叫他“老头子”时,他显出了不满的神情。他倒也没有对这种亲密表示愤恨。他对妇女尤其友善,也很喜爱儿童。
  乘客们对李总督有许多要说的。他们叙述说,有一位来自弗吉尼亚的参议员丹尼尔询问总督为什么倡导银两自由兑换?李回答说,这是在英国犯的一个错误。丹尼尔通过译员尽力阐明他的立场。
  李还对曾访问过清国、并刚进行了环大陆自行车游的西门博士谈到了清国的状况。李注视着前方的洋面,他说,在今天这个时代,大学制度、铁路和电报将越来越普及。
  西门博士对李在英国的经历很感兴趣。博士说:“当李去参观阿姆斯特朗军舰厂(位于加拿大)时,英国人对他非常失望。因为他没给他们什么生意。李问军舰厂老板他从哪里可以搞到军舰专用的装甲钢板,总督被告知要到谢菲尔德(Sheffield,英格兰北部工业城市)去购买。”
  李又问:“那是一种什么样的钢板呢?”
  回答道:“是哈维热德(Harveylzed)钢。”
  李反复念道:“哈维?哈维?那是在美国吧?”
  西门博士说:“阿姆斯特朗军舰厂的老板看上去像被击败了似的。我猜李对美国有更强的认同感,尽管他很有礼貌不去作对比。李和他的儿子非常有趣,但李发问时的用语有时甚至有些鲁莽。”餐厅里另一位乘客桑德斯说,李对每个人都问这样三个问题,即:“你是做什么的?你能挣多少钱?你住的地方离纽约有多远?”
  当其他乘客吃饭时他四处溜达,他一天要吃好几顿,有四个厨师为他准备饭食。厨师们凌晨2点就得起床,要使他们的主人早晨8点能吃上早饭,他们不到晚上9点或9点半不能歇息,因为总督总是会要一些“热菜热饭”什么的。他手里总是拿着一只小银杯,因为他不时要咳痰。他总是不断地吸烟,而且不分场合,甚至在女士船舱也吸,这是被法律禁止的,但对李似乎例外。国际航海公司的副董事长怀特先生正好也在船上,他发现李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怀特说,李对“圣路易斯”号离开南开普顿时“明尼阿波利斯”号巡洋舰向他鸣炮致敬尤为欣慰。
  史迪威·G.贝尔在航行中曾与总督交谈。当问及为什么随从为他提供在自己舱房内进餐的服务时,总督答道:“我高兴在哪里吃就在哪里吃。”
  平时总有两名随从在左右搀护着他,否则他几乎不能行走。尽管据说李并没有晕船,但一位名叫威尔斯的乘客说,他并不认为李是个好水手,因为他大多数时间都待在船舱里。他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喜欢小孩。
  李总督的一些随侍人员星期三晚上也参加了联欢,总督的嗣子李经方用沙哑的声音唱了一首罗丰禄以英文写的歌,歌名是《一个热恋着妻子的男人》,没料到却获得一阵掌声。博平(译音,Po Ping)唱的清国情歌很有趣味,他被喻为天才,他曾在年轻女士的相册里写过英文诗。罗丰禄的英语讲得呱呱叫。他曾在英国剑桥大学肯斯学院留学,据说在清国是很有前途的一个年轻人。书记官黄晨与博平合唱了一首歌。而马克博士则在哈威尔的协助下表演了一个魔术,丹尼尔参议员对马克的聪明才智大加称赞。
  李总督在酒吧沙龙呆得不长,在他面前表演喜剧好像有不尊之感。但他表示愿听《双胞姊妹阿波特之歌》,事实证明这首歌的确令总督开心,以至于他要求歌手隔日再唱一次。歌手第二天到他的舱房内为他再唱了一次。他在歌手的相册里用中文写上“为美国著名的年轻歌手签名留念,李鸿章”,以作回报。另一位成为总督好奇对象的名叫特斯蒂。他说:“我先向总督表示敬意,然后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我现在挣多少,原先挣多少。波士顿的科·阿尔伯特与我在一起,他问他一年能造多少辆自行车,能卖掉多少,有多少利润可赚。”
  尽管李对交谈者的年龄表现出了很大的好奇心,但没有记录显示他曾向女士们问过这些问题。他被公认是一位和蔼可亲并受人欢迎的人物。


唐人街张灯结彩欢迎李总督


  唐人街就像清国人过年一样热闹,而这次的盛况超过了以往所有的节日。连城里的白人们都蜂拥而至,跑来观看清国人怎样欢庆节日。清、美两国国旗交相辉映,庙宇也点缀得分外迷人。
  昨晚的唐人街灯火通明,整个街区都向当地白人展示清国人怎样在特殊节日里装扮寓所来迎接贵客。勿街、包厘街和道也街并不是在每个华人新年和其他清国节日都像今天这样张灯结彩。往日这里晦暗、僻静,很少有人闲情逸致地在这里溜达。而昨晚经过此地的过路人很难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几乎认不出这充满生机、充满光明和装饰一新的街道就是昔日的唐人街。
  沿街窗户和过街横幅上飘动着清、美两国国旗,街上挤满了白人,一个紧挨一个,大家的兴致都很高。在勿街也发生了一起打架事件,开始是两帮小痞子在边道上互相推搡,随后在马路上大打出手。他们周围立即围成了一个圈,有人猜测这可能是一帮小偷在滋事,他们好趁人们围观时偷摸钱包。
  挂出来的灯笼有些非常漂亮,特别是挂在勿街“鸿运兴(译音,Quong yuenshing)公司”店铺门口的两个灯笼格外引人注目,它们的直径有一英尺,顶端开口,中间大,底部小,在细龙骨外绷了一层精美的白丝绸,绸缎上还绘有鲜花、清国图案和汉字,美妙绝伦。
  有一串古钟造型的清式宫灯横跨街头,据说也是用丝织品制成,它透射出一种说不出的柔和之光。在勿街街尾还悬挂出了一条用彩色纱线纺织成的大船,从船身的龙骨垂坠着许多流苏。这艘大船也跨过了街道,在另两条街上也有同样的两艘大船。一些华人说,这些大船没有什么实际的含义,但另一些人则说,悬挂吉祥船是为了祝福李总督平安横渡大洋。最为独特的是在一家商店内,美国国旗和清国的绿龙黄底旗交相辉映,变幻出各种美丽的线条。
  华人商会会馆也悬挂出了清、美两国国旗,在它三楼正面用汉字写着“中华公所”,表明中华民族的代表驻在此地。而庙宇和寺院的前面也灯火通明,彩旗飞舞。有两个僧侣想出了卖寺院平安符(josssticks)的主意,摆了几大袋并高声叫卖:“这是欢迎李鸿章的寺院平安符,赶快来买,再不买就没有了!”他们向好些过路的白人兜售了不少这一类的平安符。
  当地华人也表现出他们对侨居国的极大热爱,展现了浓厚的美国色彩。只要有清国国旗的地方,不管他们是三角形的,还是四边形的,还是细长形的,都会同时有美国国旗。在勿街的一座高楼,据说被一位华人包租了,他在每一扇窗户都挂出了星条旗,而且每间屋子都亮着灯。这里悬挂的美国国旗比清国国旗多三倍。
  有很多住在纽约其他城区的华人洗衣工昨晚也来到唐人街,他们好像想给美国人一个展示清国人怎样布置和装饰街景的机会,想让这些白人欣赏他们的杰作。街上所有的华人商店当晚都开放了。
 

—End—


本文来源于“豆瓣网”,部分文字已经过本号整理、编辑。版权归原出版机构所有。选编不易,转载请遵守基本规则,务必注明原始来源“勿食我黍”公号。不守此规矩的公众号,请勿复制。

---------------------------------

混乱时代   阅读常识

长按二维码关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